来源: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4月23日讯 2019年4月21日下午,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邀请翻译家、浙江大学教授许钧,为公众举行了“文学翻译的‘真’与‘美’”讲座,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主持。讲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和嘉宾200余人。许钧结合自己近四十年丰富的文学翻译经历,讲述其与法国文学的诗意渊源,梳理了法国浪漫主义的雨果、现实主义的巴尔扎克、意识流鼻祖普鲁斯特、杜拉斯、昆德拉、勒克莱齐奥等文学大家的文学成就,以及翻译这些名家著作时的感受和思考,带领听众从多维度欣赏文学翻译之美,让听众充分了解翻译的求真尚美之道。活动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讲座开始前吴为山馆长为许钧教授颁发邀请函
许钧,浙江龙游人,翻译家、浙江大学文科教授,国际法语国家组织“五洲文学奖”评委,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其译著《贝姨》《海上劳工》《追忆似水年华》(卷四)《诉讼笔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著作《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傅雷翻译研究》等作品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中国美术馆的高端学术类公共教育品牌“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旨在从多领域切入,以跨界性、学术性、社会性探讨美育相关话题,为公众呈现多视角、多层次、高水平的教育活动,让各领域大家的智慧和对美的体悟具有更宏观、更广泛的社会引领作用,让公众能从更多角度感悟到大美的真谛。
吴为山馆长致辞
讲坛活动开始,吴为山馆长首先向许钧颁发了“大师讲大美”邀请函和讲坛纪念碑,并在致辞中说:“许钧先生是一位在文化上有深厚底蕴,在艺术上有深刻的感悟,在文字的表达上有极高成就的一位大家。他在中法两国之间,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一道亮丽的彩虹。这一道彩虹随着阳光、随着雨露的不同,发射出不同的光芒和异彩,在两国人民的文化心灵里写下美好的诗篇,洋溢着朦胧的诗意......今天许钧先生的演讲,一定是会对我们打通不同门类、不同学科、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主讲人许钧教授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中,许钧先生开场讲述了在南京大学邂逅吴为山馆长和他的雕塑艺术的一段难忘经历,引出文学翻译的“真”与“美”演讲主题,他说:“谈文学是关乎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关乎我们自己的灵魂。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文学相伴,一定是不完满的。”随后他针对文学名著翻译风格的差异,通过生动地对比阐述,让听众领略了翻译艺术之真与美。接着他为公众梳理了曾翻译过的法国文学名著,从雨果的《海上劳工》到巴尔扎克的《贝姨》;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其间许钧强调:翻译应该首先要以信为本,求真求美;其次要形神兼备。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就是把最真实的原文呈现给读者。最后许钧讲述了他翻译巨著《追忆似水年华》那段不同寻常艰苦的经历,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直认为翻译的‘美’首先是一种伦理之美,有善才有美。这种伦理就是对于读者、对于原作者的尊重。翻译之美是在修辞、风格与思想各个层面美的呈现。”
来自台湾的大学生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
在问答环节中,听众们踊跃提问,许钧也予以耐心详尽的解答。一位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研究生问到:您是怎样发现一名优秀的作家?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能够具有持续的社会价值?许钧答道:“一位好的翻译家,他可以跟这些大师神交。发现伟大的作者的过程,翻译家除了要不断地翻译他的作品,还要研究他。判断一部翻译作品的优劣,最重要的是关注作品中的两种力量:一种是积极向上的力量;第二种就是向善的力量。一部作品如果有这两种力量,就能打动人心,穿越边界,打开你的精神疆域。”一位听众问到:“您能对中法文学成就做一个比较吗?”许钧回答:“文学的发展、艺术的发展不是线性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中法文学之间有不同的特点:法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小见大,以个体的生命为观照来折射人类共同的问题;而我们往往是从大的时代、大的史实介入,反映个体的命运。”另一位听众问到:“您觉得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文学翻译事业有怎样的影响?文学翻译对我们民族自信的提升有什么作用?”许钧回答:“技术发展在文学翻译中永远不能替代人的作用。文学翻译有情感的投入,是带有温度的。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状况、所关注的生命的焦点,文学作品是最好的渠道,而没有翻译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特别强调中国文学走出去。”
许钧深厚的文学素养、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加深了听众对于文学翻译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为听众打开了博大精深的文学翻译之门,而且使人们感受到了他的学术风范。正像吴为山馆长在总结中说的那样:许钧先生抓住了文学作品的“神”,也抓住那些伟大作家的“神”。艺术大师齐白石作品艺术特色是似与不似,在真与美之间,齐白石用一条线、一点墨描绘了最美好的境界,而许钧先生用一枝笔写下了最美好的篇章。
讲坛活动结束后,听众们反应热烈,一位热心听众感慨地说:“今天收获太多了,能听到许钧先生的演讲我太激动了!从大学到社会,因为一句话:‘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像许先生今天讲的一句话:人生,也就是六七个偶然,最后就变成了必然。学中国文学的我已经很久不敢重拾文学梦想了,听了今天的讲座,让我在30年以后又重新把‘文学’这两个字拾起来。我非常感谢中国美术馆组织这样的讲坛活动。”另一位听众发来微信表示:许钧先生的讲座十分精彩,吴为山馆长的讲话幽默风趣,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每次都让人惊喜!
中国美术馆将会继续依托丰富的馆藏艺术精品,以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积极地向公众宣扬中国精神中的“真”与“美”。
许钧教授回答听众提问
吴为山馆长、许钧教授和听众、志愿者代表、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