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要闻
3月的尾声,属于向日葵、星空和梵高的春天
日期:2020/03/30 14:51:29   |   类别:要闻


1.jpg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这个世界都没发现有一位名叫梵高的艺术家来过。

但一百多年过去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有这样一个人,他画出过最耀眼的向日葵,画出过最璀璨的星空,画出过最朴素最真挚的吃土豆的人。

他的名字,就叫文森特·梵高。


2.jpg


再次认识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梵高。知道他画的向日葵、割耳朵,穷困潦倒,死后成名。

其实梵高出身并不穷困,父亲是当地知名牧师,叔叔是艺术品公司大股东,不出意外的话,可以顺利过上有车有房的中产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老实接受家里的安排。27岁,在一般人都步入稳定的年纪,梵高才拿起画笔,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梦之路。

哪怕这梦想,在周围的人看来,就是一个妄想而已。

不过,27岁才拿起画笔,没有上过专业学院,梵高面临的困难可不是一星半点。

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一直画。

梵高生性善良,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博里纳日)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然而在他主持的一次葬礼上,一位老人的厉声谴责使他突然变得清醒,他开始意识到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博里纳日的矿工们再也不需要上帝,当然也不需要他了。这样,他坚定回到热爱的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3.jpg

《吃土豆的人》


梵高接触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朗、杜米埃和米莱。


4.jpg

《自画像与一顶草帽》


1886年至1888年,他在巴黎期间画了大约30幅自画像。“我特意买了一个足够好的镜子,从自己画起,”他转述,“因为缺乏一个模特。”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5.jpg

《向日葵》


被称为梵高最值得骄傲的作品,画这幅画时他正喜悦的等待他亲密的朋友和导师,画家保罗·高更的到来。

讽刺的是,画出绚丽的向日葵后不久,梵高就跌入了谷底。

1888年,和好友高更决裂后,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当地的居民视他为疯子,要求将他逐出小镇。

无处可去的梵高被迫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

没有亲人在身边,身边充斥着精神病人的嘶吼,连自己也开始发病。

但在生命最煎熬的时刻,他却画出了几乎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6.jpg

《星夜》


 “日出前的早上,在我的窗口,我看到的这个国家一无所有,但晨星却那样巨大耀眼,”梵高曾在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

在梵高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很彷徨很无助。身体上的痛,再加上生活的贫困让梵高陷入了绝望。但是只要开始他的创作,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梵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由于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窘迫,他或许觉得除了自杀,没有什么能比死更高贵了吧。所以在1890年7月27日,梵高自己走向了麦田。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7.jpg

《麦田群鸦》


梵高习画时间非常短,从27岁到37岁去世这十年,创作了八百多幅油画和一千多幅素描。绝对的高产!

但在当时,除了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卖出过区区四百法郎外,其他全都无人问津。


8.jpg

《红色葡萄园》


生前唯一售出的画

如今的梵高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书信的出版,甚至传记小书的出版,梵高在世界各地逐渐家喻户晓,俨然已成了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其单幅作品创下交易行里9000多万美元的天价。

“梵高 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


9.jpg

《雏菊与罂粟花》


梵高于巴黎郊外,在他的医生兼资助人保罗·加谢医生家中完成了这幅作品,而在几星期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梵高生前是不得志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梵高对农民、对田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

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

钟爱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植物



10.jpg

《向日葵》


  他选取这些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

  凭借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而细致的

  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

  因此,梵高被后人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对后人的影响十分深远。人们不仅对他的画赞誉不已,对他天才而疯狂的私人生活,也十分着迷。2017年,导演多洛塔 • 科别拉、休 • 韦尔什曼夫妇,就将梵高的生平和画作,再次搬上了大屏幕。



《至爱梵高》最美片段合集,体会梵高用一生带给大家的感动


在电影《至爱梵高 • 星空之谜》中,为了更好的展现梵高画作的特点,导演特地在动画形式上,选择纯油画创作的方式。因为在他们看来,梵高的画作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用油画的方式制作是一种致敬 。



如果仅凭一人之力绘画,那么完成这部电影需要80年。2014年,导演在网上发起众筹,为参与这部电影的画家训练筹集资金。

制作团队从5000位应聘者中,选择了125位画家和动画师接受绘画训练。他们必须抛弃自己的风格,以致敬的态度模仿梵高的画作风格,以及怎样让油画更适合动画化。

最终大家共耗时3年,才创作出这部,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电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震惊他的天才和异禀。他的画里充满了热爱,在社会的最底层,他热爱这平凡的苍生。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可能都曾有过像他那样孤独但坚持的时光。

不被认可,不被理解。甚至可能还伴随着嘲笑和讥讽。

可是,谁也不能让你放弃自我,放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