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在其网站上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于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深切缅怀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先生是诗人,是书法家,是画家,也是教育家,但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
事实上,正如陈省身之于南开,启功之于北师大,季羡林之于北大一样,欧阳中石早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书法文化教育和京剧表演艺术领域的精神图腾,堪称一代宗师。
11月5日先生去世,首都师范大学官网变灰。截图来源 首师大官网首师大里的“山东人”
1928年,欧阳中石出生于山东泰安,曾在泰安、济南等地读过小学,后到济南一中读书。毕业后,在济南一所小学当了教师。
1951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毕业后便成为师范教育界的一员。
1981年,他结束了28年中学教师生涯,调入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学校把“语文教改”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寓所里,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痴迷书法的“后生小子”。欧阳中石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一概‘笑纳’”。
这些学生早已习惯了老人身上的“山东性格”。
他从不轻易表扬人,批评起来也直来直去,颇有山东好汉的率直气息。尽管他经常说“不错”、“很好”的口头禅。
一次,他参加一位学生的书法展览,学生的书法水平令他大怒,不留情面地当着众多参观者,指斥其作品的不足和展览的草率。
一个男生留着长发到他家里做客,他说男不男女不女的,像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头发短了再来见我!第二天,该男生果然理了一个平头,又来了。
泉水边长大的书法大师
欧阳中石虽然不是生在济南,却是很小就来到了济南,去北京上大学前,他基本都生活在济南。这位从泉水边长大的书法大师从未忘记过济南。
欧阳中石曾自述小时候在济南居住时的情景:住过7个地方,最早是在永庆街,最后搬到了商埠的林祥南街,“那时都是租房住,每个住处也基本在老城里面或周边。我见过很多泉,有的同学家里就有泉。
记得在顺河街住的时候,住房就在护城河旁边。当时还有个规定,每天上午12点前,居民不能在河里洗衣服,所以早上河水很清澈,住户都是直接在河里打水喝或洗菜、淘米。”
上世纪50年代末的曲水亭街 来源网络
抗战时期,欧阳中石曾就读于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夫人张茝京也从这里毕业。
2014年4月18日,欧阳中石和夫人特意回到制锦市街小学,向母校赠送了《中华颂》《齐鲁颂》《崇德弘文》等作品。
小学毕业后,欧阳中石在济南济美学馆(现济南五中)读过书,并曾在济南省立一中(现济南一中)就读,1948年中学毕业后还在永长街回民小学任教过。
1950年,欧阳中石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离开了济南赴京求学。欧阳中石在京剧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传人。
《甘露寺》剧照,欧阳中石饰乔玄
十几岁时,欧阳中石在同学家偶然唱了一首奚派的《白帝城》,不料奚啸伯就在屋内,听完欧阳中石所唱,奚啸伯一下就相中了他这个好苗子,收他为徒。
在济南,很多地方能看到欧阳中石的题词。比如著名的《泉城颂》石刻,“长天崇历下,厚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文心凝丽句,德化树高行。扫径邀中外,开门礼送迎。”
不少游客来泉城广场游玩时,都会被广场西入口处的这一《泉城颂》石刻所吸引。能写出这么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欧阳中石对泉城的感情溢于言表,他自己就多次说过,对济南有很深的感情,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
欧阳中石曾专门请人刻了一方印章,印文是“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虽不常用,但可见先生对家乡的情感之深。先生直至晚年才出了两本诗集,一本是《中华颂》,一本是《齐鲁颂》。先生极为珍视这两本诗集,每次回到山东、回到老家,总是随身带着,送给家乡的朋友和后学。
接受采访时,欧阳中石曾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我出生在泰安,我在泰安县城里面开始读的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我就到农村读私塾,等到我来到济南,还继续读小学,小学毕业在制锦市小学。以后我就上了一中,也上过五中,所以我说应当是济南把我培养出来的。我有的时候在外地,感到很骄傲,我是一个山东人,在山东成长起来的。一直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山东人的声音,我都感到亲切。
“在济南这个地方,越破旧我就越感到亲切,城市变了新面貌,我也很高兴,因为她有了新发展。这里是我的家,我喜欢这里。自己家的事我能说,但外人不行。我是山东出来的年轻人,再回到家里感觉什么都是好的。”
——欧阳中石
季羡林过继的九叔和婶母安葬在济南玉函山公墓,他知道自己年龄太大无法走动,以后不可能再去为叔父婶母祭扫。欧阳中石的母亲也安葬在玉函山。于是季老委托中石先生,在节日时代表他去祭扫叔父和婶母的墓。从那以后,我多次陪同欧阳中石先生去济南。
中石先生到公墓,不是先祭扫自己父母的墓,而是先替季老祭扫其叔父婶母的墓。我看后深受感动。中石先生是十分了不起的学者,他的仁义厚道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殷昭俐
大师已逝
痛悼!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