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受到外界瞩目始于并称为“二高一陈”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皆游于居廉门下,嗣后相继赴日本留学,又受到日本和西方绘画的影响,主张“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以写生为根基,采用贴近生活的题材,充分表现时代感与地方色彩,又不失文人画的写意,以达到雅俗共赏之妙。
以黎雄才、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等人为代表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他们秉承画派宗旨,对题材的开拓和笔墨的强化不遗余力,并各具面貌,成就卓然。
上款“慈魂十姊”即画家十姐陈慈魂。1923年,身为西医的陈慈魂在广州置地十亩,赠予陈树人,即题识中之“息园”。
木棉花为岭南最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因其“如霞似火”的特征,又被引申为革命的象征,为陈树人特别偏爱的题材,曾作长诗赞誉“楼前一带红棉树,千花万卉无与俦壮。美人言甲中土,我云直可冠全球。端应推作群芳主,此花居之定不羞……”将之比肩梅菊松竹。
1978年,关山月和黎雄才在青海体验生活
《黄山道中》作于1986年,忆写昔年黄山写生时所见,尺幅宏阔,取横幅构图,既突出峰峦重重、云海辽阔的气象,又兼顾对松林的表现。笔触疏密有致,敷色着墨浓淡相宜,重而不滞,淡而不薄,展现出黎雄才晚年山水的鲜明面貌。
关山月既爱梅花的形式美,又主张借梅抒意,认为“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将个人精神气质倾注在笔下梅花中,故梅花成为关山月最具特色的题材。
《梅魂冷月》作于1988年,一轮明月的映照下,两色梅花交相辉映,含香傲骨,清气自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杨善深数度写生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四季古迹书画合璧》创作时间自1977年到1987年,分别为春日蒲松龄故居、初夏洛阳白马寺、秋日王右军祠 、雪中大观园,集游历写生中精品,合此四季之景,笔墨松秀,韵味醇厚,兼具有写生的清新气息,非画坛熟手不克臻此。
是册作于1986年,由陈大羽自题签条及题首,分绘荷塘、苦瓜、荔枝枇杷、玉兰、葡萄、红梅、白菜红柿、芙蓉、冬笋香菇、牵牛蜜蜂、豆荚蛐蛐、紫藤十二开,其中不乏饶有意趣者,如苦瓜一开,题字“自古瓜儿苦后甜”;荔枝枇杷一开,寓意“大利多金”,通册用色明艳,物象生动,笔墨老辣,极富生活气息。
《岭东画风·当代中国名家作品解读·卷一》第105页,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纪念陈大羽100周年诞辰书画精品集》第110至111页,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11月
《见贤五号藏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一》第82页,汕头市见贤五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