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刊物
云肩:中国服饰文化的典范
日期:2018/10/17 09:59:56   |   类别:刊物

近期宫廷剧刷屏,剧中的道具和服装亦成为热点。尤其是出镜率较高的《如懿传》《延禧攻略》。

拿服饰来说,云肩的出镜率十分的高。很多人吐槽云肩是汉民族的服装配饰,不应该出现在旗装装饰里。

其实,清朝一直奉行汉化,乾隆时期,汉文化融入程度已很深入,朝服基本都是带有云肩的。

▲清乾隆,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绢本,设色,纵194.8cm,横116.2cm。故宫博物院藏

这张就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朝服像,云肩是不是看上去很美很庄严。

▲清乾隆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轴 绢本,设色,纵196cm,横123cm。故宫博物院藏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朝服画像。

▲清道光,孝全成皇后与幼女像轴,绢本,设色,纵177cm,横96.5cm。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图绘清宣宗孝全成皇后与幼女日常生活的场景。看来云肩不仅朝服有,常服也有。

《延禧攻略》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剧照。

《延禧攻略》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剧照。

云肩,也叫披肩,云肩是从隋朝(581-618)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

说起来云肩原来的用途跟现在套袖类似,是为了保护肩部的布料磨损,最早期的云肩是用兽皮做的。后经过不断的更迭演变成为一种既美又实用的装饰。

图案常用四方四合云纹,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

云肩,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平面与立体设计巧妙构思的典范。

历史演变

云肩的形成历史,秦汉以前的文献尚无有关文字记载,从服饰款式看,其当受北方游牧民族观念的影响。

其图象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云肩,在汉民族中盛行,至迟在唐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服饰已经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装了。

云肩,隋唐时虽披在外来的菩萨肩上,却与本土文化道家思想关系密切;虽然来自外来民族服饰文化,却由于崇拜天的意识内因,化为我用,从而成为“天人合一”空灵恢宏的民族服饰文化典范。

工艺魅力

云肩裁剪布局讲究层次丰富,片与片之间有大小渐变、长短穿插、色彩变幻;装饰刺绣手法有片绣、珠绣、盘金、串珠、平针与打籽绣等多种技巧。

纹饰寓意

云肩的图案构成,完全是运用艺术符号及其数字所组成,图案虽有护身符作用,但不同于道教驱鬼召神的“符”,更不是调兵遣将的“虎符”遗风;每件云肩都各自有一个主题,都离不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层彩绣钉银四季春如意式大云肩

▲双层彩绣柳叶式垂珠大云肩(清)

▲双层彩绣万代绵延瓜形式大云肩(清)

▲四方如意结线式镂空大云肩(清)

▲单肩无领彩绘八吉祥钉银大云肩(民国)

▲多层彩绣四季春如意式大云肩

“四方云肩”体现四方如意,事事顺心(“四”与“事”谐音);“八方云肩”反映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八个节庆的平安祥和,方方面面均使着装人置于天际地气之间。

“四合如意式”的云肩自元代就正式列为官服制度,男女均可使用,它由四面“如意形”的条状云头前后对合而成,象征天下四方祥和如意;“四方柳叶式”的云肩造型有八条、十六条、十八条等数量不等的柳叶形作放射状构成,象征春色满园,生命长青。

▲云肩细节

▲云肩细节

▲云肩细节

云肩之美

云肩,内涵多义,像诗、像云、像彩虹...色彩丰富有情调,满足人们视觉上享受和美的愉悦,似云霞烂漫,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