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 b.1945)强有力的图像是关于德国前史、土地、神话的郁闷评论。他的表现派艺术言语承接了德国表现主义传统,而巨大的尺幅令人想起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面。基弗的《帕西法尔》(Parsifal)(1973)系列包含四张巨大的画面,与瓦格纳终究的歌剧“帕西法尔”同名,主题来源于13世纪德国诗人沃夫兰·冯·艾森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的浪漫史诗中寻找圣杯的青年英雄。画家借用自己在阁楼上的画室为布景,以房间中厚重的木板构架、门、窗、床、剑和矛等来标志英雄的出生、成长和业绩,试图追溯日尔曼民族陈腐的精力源泉,以挽救德国当代的精力文明。
作为战后出生的德国人,基弗用自己的艺术反思二战给德国留下的前史问题。他在70和80时代的作品,常常表现战争的创痛和精力重建的需求。《三月的树丛》(1974)描绘了荒芜的城外风光,被烧焦的大地、荒漠和斑痕累累的枯树,给人以消灭的形象,如同是战争留给德国人甚至全人类精力的伤痕,一同也表现了在春天里的重生,悉数重头再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