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涛作品1《湖山清幽图》
▽ 刘涛作品2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刘涛作品3 《问道小北顶 群峰飘芳逸》
▽刘涛作品4 《溪山泬廖》
▽ 刘涛作品5 《湖山空翠独自还》
▽ 刘涛作品6 《轻舟樹影惹人迟》
▽刘涛作品7 《清秋》
▽ 刘涛作品8 《烟雨遇太行》
▽刘涛作品9《八大山人造像》
▽ 刘涛作品10《老子出关图》
▽ 刘涛作品11 《五绝 静休》
《五绝·静休》
刘涛/作
独酌一杯酒,
朝昔避癘魈。
闭关修法静,
强体更娇娆。
▽ 刘涛作品12 《七绝 致敬南山精神》
《七绝·致敬南山精神》
刘涛/作
瑞鼠临春楚①气高,
南山②一点隔癘③骚。
谁知最美天山雪?
更显英雄抖白袍④。
注释:①楚——湖北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属地:又称荆、荆楚。
②钟南山建议封城隔离病毒。
③疠指病毒溫疫,传染病。
④一线抗疫的白衣天使。
▽
《七绝·春游桃花峪》
刘涛/诗
云翁①笑逸漫游山,
远望桃红洒布岩②。
风影欲摇崖百③树,
飞泉點雨起烟岚④。
注释:①天上的云翁,踱步游山。
②远处望见桃花朵朵盛开,布满石崖山岗,艳丽多姿。
③崖百——两个含意,其一南太行崖峭上生长的柏树,其二数以百计的崖柏俏枝。
④云翁見此,施风下雨,滋润苍生。烟云四起,美不胜收。
▽ 刘涛作品14 《七绝 长岭老怀翁》
《七绝·春游桃花峪》
刘涛/诗
云翁①笑逸漫游山,
远望桃红洒布岩②。
风影欲摇崖百③树,
飞泉點雨起烟岚④。
注释:①天上的云翁,踱步游山。
②远处望见桃花朵朵盛开,布满石崖山岗,艳丽多姿。
③崖百——两个含意,其一南太行崖峭上生长的柏树,其二数以百计的崖柏俏枝。
④云翁見此,施风下雨,滋润苍生。烟云四起,美不胜收。
▽ 刘涛作品15 《七绝 梅竹报春》
《七绝 梅竹报春》
刘涛/诗
红梅俏枝①爭秀美,白雪②凝香映艳辉。
竹韵声声吹暖③娓,翠虛④长长绕山围。
注释:①梅花的俏枝花蕊鲜艳夺目。
②指白梅,在这里与第一句红梅起对仗词的作用。
③竹子春醒拨节的响声;清脆的笛声吹奏着美好的春天。
④一望无际的竹林,满山围起,青翠挺然。
▽ 刘涛作品16 《七律 云台烟朦》
连日烟雨,云台山奇景重生,爱山者到此一游,好诗者云集,美不胜收。
古风《七律 · 云台烟朦》
刘涛/诗
云涌天台①俏太行,
苍龙摆尾惹人狂。
闻听绝壁飞流韵,
万壑萦回一岳梁。
鬼斧何年依岸②走,
神劈干仞峭崖张。
叠叠天书③丹染尽,
烟雨迷漫万籁飏。
注释: ①指南太行云台山。
②景区内有一村落名叫岸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劈就了千仞个悬崖绝壁,直耸云霄。 ③赤红的岩石,拔地而起,像天书一样,层层叠叠,摆放在山中。
▽ 刘涛作品17 《七律 风雨骄荷》
《七律 风雨骄荷》
刘涛写于西子湖畔
风吹西子①洒荷娇,
翘首昂姿向君摇。
花港②瑶池鱼跃娓。
苏堤③柳径雀鸣箫。
粉红翠黛④浮烟蹈,
玉蕊莲裙婉媚翘。
长夜思君君欲悯,
断桥不断绪⑤连绡。
注释:① 指西湖。
② 指景点“花港观鱼”。
③ 苏堤和白堤。
④ 指荷花荷叶。
⑤ 绪连绡,指心思相连,心绪相绕。
此诗描写雨中荷花的相思之情和鱼水相依之情。
▽ 刘涛作品18 《沁园春 登太行》
沁园春 登太行》
刘涛/作
太行巍巍①,
八百磐锦,
万仙屹傲。
望茫茫云海,
峰峦纵横,
苍松翠柏,
天瀑喷骄。
山舞巨龙,
云飞丘壑,
履辙八陉②碣石谣。
辗回首,
问七十二拐③,
古驿残碑。
天涯绝壁耸峭,
引无数驴友④競风骚。
闻竹林七贤⑤,
隐归山萧。
商隐赋句⑥,
心蕴清高。
一代宗师⑦,
书香隽气,
只识山空复逍遥。
登临处,
瞰太行雄姿,
胸怀壮浩。
注释:
① 八百里太行巍峨延绵。
② 太行山有八条由晋入豫的颠宕古道,均有碑刻记载。
③ 七重(chong)二拐,指白陉古道七十二拐。是太行八陉之一。
④ “驴友”即结伴户外旅行出游的朋友。“结伴旅行出游的朋友”本来简化为“旅友”,受吃苦耐劳的"驴"谐音的影响,于是人们就把结伴出行的“旅友”称做“驴友”了。
⑤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曾隐修于云台山百家岩,吹箫抚琴,吟诗对弈。
⑥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字义山曾隐游于太行山中。
⑦ 一代宗师山水画大家荆浩,五代时后梁沁水人。博雅好古,通经史,能诗能书,尤妙画山水,长期写生隐居于太行山中。创水晕墨章表现技法及山水画全景构图和山石皴法技巧,著有《笔法记》一卷,提出“六要”和“四势”之说,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重要影响,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
▽刘涛作品19 《自撰联》
刘涛/撰联
人间岁月闲难得,
盛世平安老更知。
▽ 刘涛作品20 《净影 怀古》
《凈影①怀古》
刘涛/作
飞来双女②奇峰,
笑引须公③,
醉倒画筒。
古寺猿④鸣,
群山舞风,
卧泉藏龙⑤。
昔人已去经阁⑥咏,
重来净影采古风。
一杯浊酒,
柴门⑦胖湖⑧,
各置西东。
雁去风萧树影,
亭隐松朦,
狮踞⑨红枫。
古琴韵弄,
遥处笛声,
峭石耸莹。
留住醉山起云舞,
唤来秋高知了鸣。
一陉斜阳,
幽人览尽,
净影古风。
重游净影寺吟于讲经阁
注释:①净影寺位于南太行河南修武县双庙村北,毗邻山西。
②即双姑峰。净影寺东有两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孤峰一大一小,像两座天然的盆景,装扮着净影寺的美丽。一座大的孤峰曰皇姑峰,小的曰宫女峰,后人也称影寺双塔。
③古有北派大画家荆浩到净影寺采风作画之典故。
④猿拳的传说。猿仙通背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始创于北宋年间,后来,该拳传至少林寺,少林寺僧人又不断完善、增补。清道光年间刊行的《少林寺刀、枪拳术图谱》中,关于此拳有“源于净影,精于少林”之说。该拳又因威力巨大,后与“少林大悲拳”一起被少林寺定为仅有的两种秘传拳种。明代中叶拳术名家董成来净影寺与寺僧交流,将猿拳系统化,使其套路清晰、拳理完备,拳法更具威力而不失轻灵之态,并传入晋豫两地民间。现该拳已广泛传播于河南、山西一带,习练者众多。据说猿仙通背拳的创始人就是在这里得到仙猿的点化,从而使得通背拳得以完善的。
⑤景区有一处卧龙瀑和黄龙洞,洞内幽深迷离,洞中有洞,常年有水或渗或溢而出。传说黄龙洞为天上司雨黄龙凡间之居所。北周时高僧慧远大师在净影登台说法时,黄龙常盘附于蟠龙山听经,又因多有灵迹产生,后人便在洞口建阁立庙,常以祭祀,成为晋东南豫西北主要祈雨之地。
⑥讲经阁,相传净影寺东边的讲经阁是当年慧远讲经说法的地方。当年,慧远和高僧昙延相交甚密,昙延每次来访,两人都会在说法台上倾心交谈,探讨佛理。他们往往是一边共同禅悟佛理,一边饮茶品茗,撰写经书。当时的净影寺林静草幽,松歌鸟鸣,瀑声滔滔,山石成林,古琴笛声,两个人沉醉在这样的凡界仙境中,常常废寝忘食,留下无数清影佳话。
⑦指村落农家。
⑧即净影湖。
⑨“狮踞峰”,狮子山说法台。
相传为有“隋代三大师”之称的慧远大师讲经说法之地。据记载,慧远在此讲经说法时,寺院内聚集众僧200余人,使之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古寺名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