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乾德——新文艺群体书画名家系列报道
日期:2018/10/22 10:26:38   |   类别:特别报道

张乾德照片.jpg

  张乾德,1969年生,安徽和县人,大学文化,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再传弟子。五体博涉,尤喜草书。以古法为宗,师法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古贤的同时从林散之、于右任等近代名家处汲取营养,三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以求。

  2012年始,多次赴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书法教师高级研修班深造,深得诸名师的赏识。被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倪文东教授称为“五体全能型书家”。

  现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牛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曾数次参国内外的书法展赛并获奖,作品被主办单位收藏。2015-2017年,中国邮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国际集邮网三次联合将其作品制作成邮品面向国内外发行。2018年春,应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联合大学艺术中心之邀赴台展览,草书作品《饮酒》被典藏。2018年夏,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的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推荐为“中国书画艺术大使”,作品刊登于以多种语言面向全球发行的《美中时报》。


  以文润墨且劲舞

  ——记优秀书法家张乾德

  文/朱广志  潘修雷

  中国书法是由真、草、隶、篆、行五大系统组成,由此构成了书法的整体艺术之美与笔墨风神之韵。然而,真、草、隶、篆、行均有着各自独特的点画形态和结构造型,要五体皆能,不易。而要五体皆精,更难。诚如汉代蔡邕《笔论》中所说:“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书法家张乾德初习唐楷,后攻行草,上溯“二王”,旁及篆隶,尤其对颜真卿、怀素、孙过庭、于右任、林散之等书家的草书法帖用功弥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古铸今,不断求索,博采众长,讲求法度,融入己意,不激不厉,以静入境,力求传统之法、古朴之风、书卷之气、点线之妙、灵动之感、清雅之意、和谐之美。

  《中国书法大辞典》有云:“书法的神釆、气韵、意趣、气势等只可领悟,不可直取,悟则有,取则无。”张乾德秉承“书为心画”“文以载道”,注重字外修养,博览群书,取法乎上,让字里行间流露书卷之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其笔下的书法作品彰显的不是单纯空间构架与墨色元素,而是多了一层在传承基础上的思考!

  “艺术性最高者当推草书!”这是李苦禅的笔墨感悟。齐白石则以其“没有以草书作画”为人生憾事。草书以其境之美、情之高、品之丰,为众多的书家渴求而不能及。张乾德通习五体,独钟情于草书。他心灵深处所寻求的书法境界,由此可窥一斑。多年来,他在草书的海洋中畅游,乐此不疲。

  总之,书法学习上,张乾德用心感悟古贤和近代名家的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精研历代书法经典,汲取其营养精髓,丰盈笔墨,净化心灵,提振精神。创作审美上,他坚持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并重的艺术原则,注重点画线条的纵横曲直、墨色的浓淡枯湿、结体的腾挪避让等变化,以及性情的自然流露,“骨、肉、神、韵、气、情”融会贯通。以天真烂漫、大气从容与苍郁空濛为美,用草书独有的线条和律动感,倾诉着对于美好人生的追求和伟大时代的讴歌!

  (作者系《大地之光》杂志特邀编委、大河美术网特约评论员和《青岛日报》社高级记者。)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180x48cm.png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180x48cm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0x48cm.png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0x48cm


《左宗棠联句》138x69cm.png

《左宗棠联句》138x69cm


毛泽东词《卜算子 咏梅》138x69cm.png

毛泽东词《卜算子  咏梅》138x69cm


张乾德自作联《海峡两岸》2x138x34cm.png

张乾德自作联《海峡两岸》2x138x34cm


陶渊明诗《饮酒》180x48cm.png

陶渊明诗《饮酒》180x48cm


包拯诗《书端州郡斋壁》180x60cm.png

包拯诗《书端州郡斋壁》180x60cm


刘禹锡《陋室铭》138x69cm.png

刘禹锡《陋室铭》138x69cm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38x34cm.png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38x34cm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8x34cm.png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8x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