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与国画家章庭钰先生谋面前,笔者就欣赏到了他的画作,扑面而来着激情洋溢的热烈,所有景物充满郁勃气象,画面中斑斓五彩的交错似乎充盈了作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致敬,这便是画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原想,章先生定是位十足活力,且健谈活泼的“老顽童”,但直到见面的那一刻,他言简意赅,矜持谨慎的言行才让笔者感到“画如其人”也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在交谈中,章先生也不是笔者开始时想象的那样侃侃而谈,倒是有些字字珠玑的惜言如金。就像他的画一样,虽然充满繁茂的生命力量,但仔细欣赏,却是多一笔则嫌蛇足,少一笔又逊姿色的适中和恰到好处。和画家章庭钰交流,或许会给人一种如品茶般的享受,底蕴十足,而章先生与书画结缘,研习,一直到如今的成就,也正似一个烹茶煮酒的过程。
笔墨游走皆情怀
章庭钰先生艺名清馨,1949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故里,现任徐霞客书画院副院长。章先生自幼爱好画画,他对绘画的兴趣是从小学时期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章庭钰的绘画研习都是凭借自学临摹和博览群书来进行。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在他身上,却多了一种“野逸”的潇洒和自由。或许是受到家乡先贤徐霞客故事的影响,禀赋中就有了一种无拘无束,散淡悠然的情怀境界。章庭钰在自然的浸润里,有了博大宽广的胸怀,在自我的悟道中,更臻达通透深邃的意境,故尽管“无师”,他仍然做到了“自通”。回忆起当年学习和摸索的历程,章庭钰仍有回味,他说:“自学的过程会有些迷茫,我当时还是得益于多看,多观察,去亲近大自然,这是很重要的。除了临摹之外,我也爱写生,先是去画那些大自然里面非常鲜活和生动的生命,比如小虫小鸟之类的,去观察它们的生活,还要学会体会它们的心情,慢慢的,下笔也就有了生机。”章庭钰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画家,他从不会让需要雕琢的每个地方从自己的思维和构思里溜走。竹子也是章庭钰早期擅喜的题材。他对新竹,老竹,雨竹,风竹等竹子的不同形态都有过仔细的观察和揣摩,感受不同的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和风姿,让落墨于纸的作品鲜活,生动。“画家要画出物象的‘形’和‘气’,画作才会有生命力。”章庭钰如是说。
1984年,章庭钰因机缘巧合,师从上海画家钱行健继续深造学习。这个时期,对章先生来讲是一个绘画生涯的转折,是他暂时告别“野逸”状态而投入到系统学习的时期,为他走向更加自由的绘画王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他对国画的创作又了更加深刻和通透的认知:“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画出气韵不同的作品,首先要从内心底清楚自己要画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题目一定要和内容一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虑就是要给观众留下可解读的余地,这样才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是最考验一个艺术家水平的部分。”开阔的胸襟和疏放的性情让章庭钰更偏爱于对山水国画的研习和创作,更喜欢让笔端风华“游走”在山川之间,“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用自己的情怀勾勒出山川脉搏“跳动”的旋律,再把这种激荡着生命活力的画意展现在大众面前,传达一种豪迈性情,坚实力量。
一幅作品的艺术力量有多强大,取决于创作者蕴蓄的思想和功力有多深。国画家章庭钰是一个“宅人”,他告诉笔者,他从不喜欢去应酬,很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他来讲最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在家作画。他说:“画画就像写文章,不专注是写不出来的。”和一些有作为的古辈先贤一样,章庭钰在创作时是有“怪癖”的。在他构思的时候,绝不让人去打扰,谁要是扰乱了他的思绪,便会惹他发一顿脾气,不论对家人,朋友都是如此。当他落笔于纸后,则大家皆可来与他交流,学习。随着一幅幅好作品的问世,大家不仅渐渐理解了章庭钰的“怪癖”,更被作品里充满的郁勃艺术生命力深深吸引。
金箔逸出真山水
章庭钰先生的国画山水是与众不同的,是他在坚实的临摹功底下,开创出的一派新风——金箔山水画。他不断创新笔法和创作材料,推崇选用金箔纸作画。金箔纸上表现出的山石肌理,使金箔山水画突出了厚重、磅礴大气、雄伟;表达出大山是金银铸造成的,既高贵又坚固的风骨脊梁。强调具有正气、大气的表现艺术,追求雄浑厚重、气势磅礴的境界。章庭钰先生创作的金箔山水画分为两种:一种为青绿山水画,特点是金碧辉煌,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具有中国画传统文化的艺术性,既耐人寻味,又令人耳目一新。独一无二的美观、大气之装潢效果显而易见。另一种为水墨金箔山水画:属于地地道道继承中国画传统文化的作品。由于少用色彩点缀,使画面显得庄重典雅,彰显出锦绣河山纯粹是纯金铸成,在温文尔雅中透射出与众不同的富丽堂皇。同样的笔墨使用,在金箔纸上表现出的墨是一种墨绿色的状态,给画面带来了生机无限的自然气息;同样的墨韵变化,极尽自然界的万千姿态,使远山近水都彰显出勃勃生机,整个画面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章先生说:“在当今,金箔山水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我觉得,还是有标准,就是创作者对‘意境’这两个字的理解。”
欣赏章庭钰先生的作品,观者是对“意境”两个字有深刻体会的。这正如他在创作时的细腻所传达出来的审美感受。宋郭熙论画云:“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在章庭钰的画作中,不论川谷、岩石、云气、烟岚皆因景而实,因心而动。画作色彩虽艳不俗,虽热烈却沉远,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心世外,更有一种气壮山河的磅礴与豪迈。一处景有一处景的风致和韵味,虽都属于同一画风,但绝不会给人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审美疲惫,倒是会随着画篇的转换,让人在流连忘返中意犹未尽。
多年的执着追求,让画家章庭钰的艺术造诣迎来了实至名归的诸多荣誉。1995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1996年入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第二卷,并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资格称号;1997年荣获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赛佳作奖;1997年《百泉归江河》在中国书画家研究会首届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最高奖),国画《遥思》作品入选江苏省首届艺术节综合展;2004年作品在“华威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2011年在《月兔迎春》十二生肖全国中国画年度大赛荣获铜奖,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杂志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家;2013年入编《中国书画艺坛骄子作品鉴赏》;2013年荣获“山水画十大家”荣誉称号;2014年受邀参加国画双十大家献礼全国两会。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章庭钰还依旧是那个心境淡泊,有些寡言的艺术家,似乎除了画作以外,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太在意和计较的。“我就是心态好,什么事情都过得去。”章先生说着,露出些许淡淡的笑容。画家章庭钰确实是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他对笔者说,他能自己一个人在画室待一天,不和任何人说话。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热情都用到了挚爱的绘画当中。他也读诗文,练书法,而所做的一切也最终是要把它们运用到金箔山水画的创作当中来。
在章庭钰先生身上,观者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虔诚,创作的热情,专注和心灵的自由。如今的章先生,正是功力炉火纯青日,创新攀越正当时。艺术家的执着和不懈之追求亦让画坛期待着,更相信着其有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观者祝福之!
杨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