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蒋斗贵专访稿
日期:2018/08/06 14:35:02   |   类别:名家推荐


  中国人得写好中国字

  ——蒋斗贵谈书法艺术  文/张狮驼

  “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秋日里,采访了书法家蒋斗贵先生。蒋斗贵先生是云南双柏人,现为中国企业报道,艺术顾问和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企业家日报》艺术周刊编委、国家民族画院特聘书法家、人民美术艺术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会员、北京六艺嘉韵书画研究院终身院士、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签约书画家、长沙羲之国际艺术中心客座教授、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会员、中国炎黄艺术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家协会员、州老年书画诗词协会理事会员,双柏县文联委员,县书法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县老年书画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说到书法艺术蒋斗贵先生侃侃而谈,从书法家应具备的修养到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如数家珍,如开闸的湖水,滔滔不绝。

  中国人得写好中国字,书法家要有修养

  在采访一开始,蒋斗贵先生就提出,“中国人得写好中国字,这是本份”。从电脑出现开始,人们可以通过键盘进行交流、文学创作,甚至绘画,人们不再担心字写得不好,更不用说去学习书法了。然而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尤其是集文字学、历史学、美学,哲学于一身的书法艺术,是在此之上的升华,本身有很大的社会教育意义,不仅如此,书法家本人的修养对于书法作品的社会教育价值也影响深远。

  那么一个有修养的书法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首先,书法家要搞清楚为什么人群服务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了需要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个如果搞不清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失去很多受众和市场,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其作品也是孤芳自赏;其二,书法家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了广博的知识,不论是品德、言行、气质都不同一般,方能“得道多助”;其三要有扎实的书写功底。能集众家所长为已有,应不同需要,不同场合,不同风格,信手拈来,遵循汉字本体,呈现规范、自然、稳健的书法作品,发挥书法的多功能作用。

  我们现在总是强调艺术家的责任,这个责任说大点就是肩上扛着的社会责任,说小点就是对具体的每位受众的责任,同时也是对自己将成为什么人的责任。要实现艺术家的责任其实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而这些社会自有公论,后人自会评说。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众人拾柴”

  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也是一群人的事情。

  首先作为立志投身书法艺术的书法家个人,要学习名师名帖,要持之以恒,要勇于到书法的海洋里去淬火,方能取长补短,脱颖而出。

  蒋斗贵先生介绍说,历史上有很多书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羲之的《书论》、孙过庭的《书谱》都是必读之书,而且二王、孙过庭、张颠素狂、欧、颜、柳、赵以及米芾等,都有名帖,有影响的书家都有过临帖。尤其是王羲之的《书论》,从技法、创作、审美、哲思等领域,对书法的解读抓住了书法“意在笔先”的精要,为后人提供了学习书法的捷径。孙过庭的《书谱》提出了书法要“表情达性”,即在博采众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离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刑其哀乐”的最终追求,这一直在影响着后代的书家。蒋先生也一样,在他们的书法理论和名帖的指引下,临池不掇,并结合我国造字六法,进行书法学习。形成了现在的规范、自然、稳健的书风的。应该说,二王、孙过庭和张旭怀素,是对其学习书法影响最大的书家。

  蒋斗贵先生还提出,成为书法家还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从培养的角度讲,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最难的就是书法。五年、十年可出一个画家,而二十年、三十年不一定出一个书法家。现实中,有部分较富有的知名书法家,但年纪已经很大了,而有一定成绩和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在坚持艺术人生道路上却仍然很艰难,他们非常需要政策和经费的帮助,需要相应发展的平台。但目前发表一幅作品,搞一次宣传基本是需要书法家自掏腰包,其步履维艰,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得下来。

  书法是国粹,应有国粹相匹配的政策,尤其是处在书法急需弘扬传承的时候。

  此外,还需要应成立相应的专家考评机构,一是对有一定成果的书家免费进行培训,二是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可使其获得一定的宣传曝光。

  尽管在培育书法家的道路上有许多需要个人和国家克服的问题,但好在如今党中央已采取措施,书法进了课堂,大学也设了专业,书法有了用武之地,人们对书法价值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相信,一旦形成大气候,中国人学习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必定会发扬光大。”

  书法艺术如何创新?

  谈过了如何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培养接班人,接下来我们就谈了书法艺术如何创新。现在几乎讲到每一门传统艺术,人们都会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让传统与时代接轨。创新的意识似乎成了中国人的新美德。

  蒋斗贵先生认为,就书法来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向,但不论怎么说,都应尊崇汉字的本体要求。离开汉字本体或书法艺术本体,来谈创新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以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和理论的创新必须从文字学、历史学,、美学等诸多相关领域中探索方向,注入时代精神,这个时代倡导什么,理论上就引导什么,作品就反映什么,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都应如此,这样才能反映这个时代的取向要求。”

  当下有些书家,一味追求猎奇,甚至把一个完整意义的汉字分家成两个字来写,让人看不懂;还有人的忘了中国书法是用毛笔来完成的,所写的字笔划没有毛笔的味道,如此形成的“东西”怎么能叫书法作品。既然连书法作品都谈不上,还何谈创新呢?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本体,就象服饰艺术,必须遵循人体本身来进行创新,从质地、色彩、款式等赋予其时代特点,达到创新的目的。因此,书家要清醒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艺术,并用艺术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应缔造出更加规范,更加自然,更加持稳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

  真正值得发扬光大的书法创新,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是有顽强生命力的,而那些靠名人效应而缺乏基本功的“书法”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编者按:

  时下有一些让中国书法急于走向世界的声音,心情可以理解,然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书法是随着笔墨纸砚的诞生随之而生的传统书写形式,由普通的写字以为记录表达,升华到艺术的境界,中国书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气馁,要看到正有许许多多像蒋斗贵一样关心书法传承与创新,坚持书法实践创作的人在发光发热。还要看到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热爱书法,愿意投身书法艺术创作的年轻新人,源源不断的人才是任何艺术生生不息的根本。今天,书法学习已经进入小学生的课堂,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希望。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当下的困难,保持本心,坚韧不拔,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