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诗情画意交辉映 挥洒自如借神工——王晓鹏书法创作纪略
日期:2018/08/09 10:40:28   |   类别:名家推荐

  王冠秦 王伟杰

  王晓鹏沉迷于书法创作源于一度佛缘。

  那是千禧年(2000年)金秋一个烟霞绚丽的黄昏,相互只见过照片,听过传闻,而至今尚未谋面的太白山睡佛殿游僧继医(据传法力十分了得),命徒弟带着他亲自撰书的一幅楹联来到王家,要他先把上、下联的上半联分别念出来,让王晓鹏对下半联。并特意嘱咐徒弟:若对上了再赠送,对不上就不必了。王晓鹏对上了,即“金鹏展翅九万里,心静目明祥云起”。徒弟要求给他师傅打个收条,王晓鹏沉吟良久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打收条不好。我斗胆献丑,也给继医佛僧写一幅字。第二天,他即去西安市书院门古文化街买了笔、墨、宣纸及印泥,正经八百地写起字来。没过几天,便在四尺黄宣纸上书就一首七言诗《致太白佛僧》,送给了继医的徒弟:

  金鹏展翅叩天阍,云外游僧落轻尘。

  衣衫褴褛过闹市,佛光七彩映真身。

  明目万里观天地,静心千载融古今。

  无处不在时关照,上求下化菩提心。

  在此之前,除在小学描过两年影格外,他再未拈过毛笔。后来,他把继医送给自己的对联拿去装裱,听装裱师说,继医已把他的诗书也送那儿裱过取走了,那便是王晓鹏的第一幅书法作品。

  此后,王晓鹏习书不辍,俨然成了修身养性的一种习惯。

  笔者无缘拜读王晓鹏《致太白佛僧》原作(连他自己也已记不清那第一幅作品的模样了),但有幸欣赏了他于壬辰年盛夏在六尺宣上重书的原诗,及其已在诸多典籍上发表的书法作品,由不得便想起了黄庭坚的一首诗,遂戏改之: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胎无金丹。谁知长安王西水(王晓鹏原名),下笔便到乌丝栏。

  王晓鹏工行草,笔画遒劲而秀媚,雄浑而飘逸,空灵而含蓄,自然而典雅,古朴而旷达,极具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观其书法作品,无不笔墨飞动,迤逦跌宕,大气磅礴,满纸云烟,似无图的画,无动的舞,无言的诗,无声的乐,以其独有的气势之美、韵律之美融入诗情画意,最终达到了有血、有肉、有骨、有气、有神的境界。其自撰的一首论书绝句说的好:

  铁线铮铮似有声,绽梅虬枝腾虎龙。

  落墨错白起云烟,满目山花夕照明。

  中国是书法的国度,更是诗的国度。书法创作的主力军之一便是诗人,他们以自己精深的文学修养和字外功夫丰富提高了书法的境界,又以书法作为倾吐喜怒哀乐的诗文的最直接工具,这是有意识地进行书法创作时最普遍的现象。

  在书法史上,书写他人诗文的作品极多,一直沿袭至今,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偶尔有诗文功底的书家自书诗文,诗书双壁,颇有灵性,耐人寻味。王晓鹏便是后一类书法家,在他已发表的诸多书法作品中,除自撰的楹联、格言及个别应命专题之作外,其余多是自作的诗词。他是一位文字功力深厚的党报高级记者、国家一级著作家,奔波于基层近半个世纪,采写发表了数千篇稿件,多有获奖,其中不乏通讯、特写、言论、评论、散文、杂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如记述童年轶事的《祖母泪》获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大赛二等奖、报告文学《入梦三峡》获稿2006年国际优秀作品奖等等。有趣的是,唯其诗词创作源于那一段佛缘,缘于书法创作之需要。自那以后,王晓鹏应邀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已分别人选《共和国经典诗词·格言选萃》、《中国当代诗坛名家精选》、《精英集粹颂中华》、《世界诗词全书》、《国学·作家·诗人名鉴》、《中国作家著作录典藏》、《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人民艺术家精品典藏》暨中华诗词创作高级课本《国学经典·当代百家律绝词赋精编》等诸多典籍,多次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创新奖、突出贡献奖、杰出成就奖等,被授予“中华诗词博士”高级艺术职称暨“中国诗坛百杰”、“中华诗词名家”、“中华诗词·当代律绝词赋宗师”、“中国特级著作家”、“中国一级国学艺术家”、“中国诗词李白杯成就一代大师”、“世界华人杰出文化名人”、“民族文艺领袖人物”、“世界杰出华人艺术领袖”等等荣誉称号和勋章。

  令人感叹的是,王晓鹏创作的诗词又都无一例外地演变成了书法作品,被分别选入了诸如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献礼专辑《中华名家翰墨典藏》、《新中国六十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典》、《共和国书画艺术名家作品集》、《魅力世博会·中华国粹题赠艺术大典》、《中华之魂·热衷公益事业的人民艺术家作品集》、《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精品集》、《“和谐亚洲·激情亚运”中华国粹题名艺术精品集》、《颂歌献给党——书画名家题贺大典》、《华夏诗文书画艺术大赛金榜集》、《辛亥百年书画雅集》、《中国作家论坛——首届“金笔奖”中国作家诗文书画艺术大赛金榜集》、《巍巍中华书画大典》、《世界华人艺术家辞海》、《人民艺术家精品典》、《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大赛精品集》、《传世孤本·百年国学浩典》、《品读当代艺术名家》、《盛世翰墨名家经典》(国礼卷)、《中国当代艺术巨匠》、《中华文化大典》等各种典籍暨多媒体光盘、中华国礼——书画名家艺术台历、《全球当代名家艺术书签》(中国)等媒体。并被评为“传承国粹——全国优秀书画作品进校园”活动入选作品,受邀入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各大艺术高校和培训机构教学和临摹使用的一部艺术教材试用本《中国当代艺术概论》;受邀与黄永玉、吴冠中、启功、巴金、梅兰芳等艺术大家出版《世界百年艺术巨匠》典藏长卷,与齐白石、徐悲鸿、范曾、刘大为、沈鹏入编《国家艺术·六大国宝艺术家传世真迹典藏长卷》。多次荣获特等奖,金、银奖,一、二等奖,优秀奖及中国诗书画大师终身成就奖金奖、“中国民族文艺领袖奖”终身成就奖、中华文艺大师终身成就奖、文明古国·艺术传承最高成就奖、首届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奖金奖、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功勋奖金奖、首届世界华人文艺领袖奖金奖等等奖项,被授予“中国诗书画大师”、“中华国粹代表人物”、“华夏传奇艺术家”、“中国艺坛巨匠”、“国家六大最具贡献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世界杰出华人艺术领袖”、“文明古国·文化友好使者”、“百年艺术巨匠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南非华人报.书画周刊》特别以专版推介。具有文献收藏年鉴性质、面向全球公开发行的《中国国际新闻》特别报道了《“中华艺术家”新闻人物——王晓鹏》的艺术创作理念与作品。代表中国书法家研究协会组委会遴选副主席时,沈鹏老先生特意对王晓鹏先生的书法进行了点评,老先生曰:“王先生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极力地追求内心的舒缓、超脱与释然,追求个体的自由与放达。他的书法特征是文雅、含蓄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学者书法很少注重对线条的单纯锤炼,而更为重视内在的气韵和整体的表现力。整体上看,王先生显然有着很深厚书法功底。”经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书画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应邀作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由国家出版社特为编辑出版了《国礼艺术》——王晓鹏书法专集。代表作还被世界艺术出版局甄选为《中华艺术珍品》(书法卷)封面作品展示。中国国际集邮网与美国集邮集团联合邮政、电信等各自国家相关部门,分别出版发行了多套素有“国家名片”之誉的王晓鹏书法作品主题邮票和限量版珍藏邮册。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艺术。王晓鹏认为,从根本上讲,书法作品所反映,所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换言之,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笔墨化。就是说,书法的本质就重在一个“神”字。他说,写字要转化为艺术,就要赋予笔画以感情色彩,使笔画造型与文字内容的情感宣泄相吻合相匹配,追求书体笔画与书写内容和审美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符合大众的审美情感需要。不注重书写内容的书法只是徒有美丽外表的空壳。如果喜、怒、哀、乐都用一种笔法写,当然表现不出感情来。行笔、内容、情感融为一体,才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情感世界纷纭复杂,千变万化。书法作品要活灵活现地反映之,就绝不是一种或数种笔墨技法所能胜任的,绝不是那种“托坯式”的、“流行式”的、“模具式”的、“拜师式”的千人一面,万人一孔的情形,理应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也就是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既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要求,也是书法之灵魂。当然,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临摹范帖十分必要。但我们不能书奴式的继承,一代又一代只沿袭古人的笔墨技法,不敢有丝毫超越。古人云:理通法自现,法无定法,顿悟为法,以无法为有法。我们应做到法为神用,勇于变法,创作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心灵震撼力的作品。

  一如前述,王晓鹏的书法作品大多是自作诗词。其诗词创作源于书法创作之冲动,反之,书法创作又常常缘于诗词的感情宣泄,相互感染诱导,一发而不可收。说实话,其沉迷书法创作16年来,未曾拜过师,也没专门临摹过哪位古今大家的碑帖。每当临池前,他总是先打开各种书法字典查来查去,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二王的还是颠张狂素的,以自己的审美观点,根据所书内容的情感需要,觉得谁某一个字写的好就采用谁的,随后就在万次水写纸上反复临摹,进而揣摩章法,根据诗词内容,仍在水写纸上反复锤炼点画、肩架姿态,谋篇布局。这一过程也常常成为修辞炼句,诗词定稿的过程。犹如龙舞凤鸣,书法与诗文相互感染,启迪,激发,相得益彰,相映成辉。这一过程也成为王晓鹏感情凝聚喷发的过程,以致情不自禁地在宣纸上舞笔挥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家独特的书体,诚如其另一首论书绝句:

  笔舞凌云幻无穷,挥洒自如借神工。

  写活万象抒胸臆,岂随他人脚后行。

(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修改稿)